天目山

全部景区
进入导游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雄踞黄山与东海之间。龙飞凤舞俯控吴越,狮蹲象立威镇东南。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东峰大仙顶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天目山为江南宗教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在此修道,史称三十四洞天。佛教始于晋。梁昭明分经著文于此。元狮子正宗禅寺祖师高峰、中峰尊为"江南活佛"。清玉琳国师创建禅源寺,弘扬临济宗风,遂为中国东南名刹。乾隆帝两度巡山,钦赐《无量寿经》、御笔《心经》,敕封"大树王"。历代名人墨客,登临志游,留有传世佳作。民国期间,东瀛入侵,天目山一度为浙江抗战救亡中心,周恩来涉险临山,纵论救国方略。建国后,天目山于1986年成为首批颁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恋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灿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这里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堪称“江南奇山”;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居东者称东天目山;居西者称西天目山。两峰距十里许,峰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目仰望苍穹,故名。『天目』之名,始于汉,道教大宗张道陵生于斯,修炼于斯,《洞渊集》列天目山为宇内『第三十四太微元盖洞天』;显于梁,昭明太子萧统隐于斯,分《金刚经》、编《文选》;兴于元,高峰禅师坐断死关,三十年不下山,鼎建两大寺院,开创临济宗中兴祖庭;盛于清,玉琳国师创建禅源寺,自顺治至光绪,五帝御书敕谕。天目山由是名扬天下。

天目山奇丽艳绝,甲于江南,历代鸿儒墨客,高道名僧慕名而来拓展名山,萧统、李白、白居易、张羽、刘基、袁宏道、王在晋等,均留有遗踪。西汉道教宗师王谷神、皮元曜、魏伯阳、张道陵卜隐山中或讲学道宫。

天目山为韦驮菩萨应迹道场。佛教源远流长,历代高僧正教正传一千七百余年,铸就华夏第五大佛教名山。东晋升平间(357—361),高僧竺法旷入西天目山弘法,垒石为室,涧饮木食,简文帝、孝武帝皆以师礼。梁天监七年(526),昭明天子卜隐天目山,分《金刚经》三十二节,编《昭明文选》。大同间(535—546),建昭明禅院。天目山佛事兴,天启二年(886),建褒福院,文德元年(888),建明空院。始惟百僧,后盈千数。

天目山佛教震耀于世,则始于宋元之际,南宋之亡杭城不少高僧怀『亡宋之痛』,上了天目山。高峰原妙在西峰狮子岩椅松结庐立『死关』,坐断万缘,三十年不下山,建『狮子禅院』,创『阐扬临济宗风的中兴祖庭』。其弟子中峰明本、断崖了义鼎力相助,创建狮子正宗禅寺和大觉正等禅寺,临济宗风震耀西域东邻,高峰、中峰被友邻邦国称『江南古佛』,有『登天目、谒两峰』,成释子的时尚,日本、高丽有『不上西天(即西天目山),不见两峰,不成正宗』之说。天目道上,履齿马蹄不绝于途。元成宗时,日僧渡海来华求法学佛,史籍载有二百二十多人,入天目山参拜高峰、中峰求法参禅者有二十多人。不少人点化回国,各化一方,成为日本国佛教宗师。高丽驸马太尉沈王(名王璋)亲奉御香,锦襕袈裟和衣钵,入山皈依中峰,叙弟子礼,建『真际亭』谢师恩。印度高僧班的达禅师明初杖锡来朝,洪武皇帝授以『善世禅师』尊号,俾总天下释教,洪武九年师入天目山,礼三祖塔,复兴高峰祖庭。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目的地概况

门票信息

大树王景区(含禅源寺)140元,冰川大峡谷景区50元,禅源寺景区20元。
天目山景区内须换乘景区观光车,上下山40元/人,步行上山的游客,下山也可在龙凤尖停车场换乘观光车下山,20元/人。

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

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5米购儿童票;学生、70岁以上老人凭相关有效证件优惠。

景区开放时间:7:30—15:30

交通

杭州汽车西站乘往於潜、昌化的长途汽车到藻溪下车,车程2小时,车资20元,再转乘到西天目山的绿色中巴直达,车程半小时,车资5元。

A:临安到西天目山
西天目山距离临安31公里。临安——杭徽高速——藻溪互通(路边有天目山广告牌)右(北)转——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景区

B:杭州到西天目山
西天目山距杭州90公里。杭州——杭徽高速——临安——藻溪互通(路边有天目山广告牌)右(北)转——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景区

C:江苏到西天目山
江苏方向——宁杭高速——德清出口下——104国道——彭公下——临安方向——经过临安——杭微高速(黄山方向)——藻溪(路边有天目山广告牌)右(北)转——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景区

D:上海到西天目山
上海方向——沪杭高速杭州15出口下——杭州绕城高速留下互通——临安——藻溪(路边有天目山广告牌)右拐——藻天公路(14公里) ——天目山景区

E:安徽方向到西天目山
安徽方向——杭徽高速——藻溪,出口右转沿02省道直线行驶1000米——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景

最佳旅游时间

6月-9月最佳。 天目山位于浙江临安,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年均温16℃左右,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冬季的临安气温常在0℃以下,此时万木萧条。而一到春、夏、秋季则生机盎然,尤其夏季,万物茂盛,欣欣向荣,山、水、林原始风光,尽情宣泄。

建议游玩:1天

小贴士

特别注意:
1. 各景区门票需在游客中心统一购买,因此尽量在进入景区时一次买好,否则需要返回游客中心购票。
2. 通往仙人顶的步道尚不完善,不可在山上过夜,以免发生意外。
3. 东天目山和西天目山一般会分开游玩,户外徒步高手才会尝试东西天目穿越。
4.大树王(老殿)景区主要景点:四面峰、倒挂莲花、五世同堂、老殿、大树王,游览时间约2-3小时。
5. 禅源寺景区:禅源寺、天目书院、双清池、周恩来纪念亭,游览时间约2小时。
5. 步行上山沿途主要景点:五里亭、伏虎瀑、狮子岩、钟楼石,步行上山时间约2-3小时。
7. 天目山景区内须换乘景区观光车,上下山40元/人,步行上山的游客,下山也可在龙凤尖停车场换乘观光车下山,20元/人。
8. 可在天目溪进行竹筏、皮筏漂流,在园内参加篝火晚会,烧烤土产或品尝竹筒饭、铜罐饭,下田种植、采摘,依水垂钓,亲身体验耕稼生活。

景区特产:
山核桃
地处浙北天目山麓的临安,生产加工山核桃已有500年悠久历史,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60%和70%以上。在全世界17种山核桃中,数临安山核桃成份最高,口感最佳,山核桃是临安“老三宝”之一。

白果
白果,是人称“活化石”银杏的种仁。白果核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还有少量的钙、磷、铁、钾等成分。与肉煮为“长生肉”,与枣烧称“长生饭”。

猕猴桃
猕猴桃尚属野生状态水果。1982年对本市猕猴桃资源调查,有12个品种万斤的年产量,因为猕猴桃内维生素C的含量甚高,国外视为水果珍品,可大力种植,出口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