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高庄

全部景区
进入导游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

高士奇,杭州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曾临幸西溪山庄,并赐“竹窗”二字和诗一首。 高士奇(1645-1704) 清朝大臣、史学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其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深得康熙皇帝赏识。著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记事本末》、《清吟堂集《江村消夏录》、《天录识余》、《扈从目录》等。高士奇是一生效忠于康熙的官吏,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正因为如此,在高士奇病故后,康熙赐谥号文恪,意思是:一个谨慎守规章的文人。

高宅墙高院深,门前倒是没有大户人家常见的石狮,用方砖雕刻成的“高宅”两字高高地镶嵌在花岗岩条石门框的上方。进得门去,第一进是前厅,檐下挂着蓝底金字上书”西溪山庄“的匾额。厅中堂是一幅”康熙驾临西溪图“,描绘了康熙在一六八九年驻跸高庄的盛事,宅外小石桥前有一座“高庄宸迹”碑,也记录了这件事情。不过这幅画中的亭台楼阁同现在的高庄有点对不上号,从题词的口气看也不是清人之作,尽管如此,放在这里倒也能增添不少气氛。

身居北京的高士奇突然父母双亡,尽管他满腹经纶,才气纵横,却无奈屡试不第,生活无着,竟沦落到在关帝庙外卖文写字混日子的地步。某日,心有不甘的高士奇突然心血来潮,顿时笔走龙蛇,一幅“天子重英豪”的横幅顷刻挥就。没几天,康熙微服出宫,正好在关帝庙外看到了这条横幅,不禁对作者的才气大加赞赏,就命人把高士奇召入宫中,并让翰林院对高士奇等人进行考试。两场试毕,高士奇均踞榜首,于是就奉旨开始了内庭侍读的仕途。

康熙对高士奇极为倚重,即使外出巡视乃至行军打仗,都把高士奇带在身边,为的是时时都能向高士奇请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乃至古玩鉴赏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刚刚入关的满清统治者了解和控制汉族知识精英,巩固满族政权都是极为重要的。康熙曾对身边的大臣说起自己写诗的本领就是高士奇教会的。这次驻跸高庄,康熙还写了一首诗,曰:“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苔古。”寥寥几句,不但写出了高庄环境的清雅,也写出了一个出身于马背民族的帝王向农耕文明转型的审美倾向,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汉文化的教化功能。

高庄的西院有一幢同“逸志”楼用天桥相连的楼房,楼下的厅堂外就挂着康熙手书的“竹窗”匾额。楼的规模看起来同“逸志”楼差不多,不过外形和布局却有所不同。从荷塘向南望去,“逸志”楼顶向外自然倾斜,白墙黛瓦是典型的民居风格。而“竹窗”就显得有点张扬,楼的两端向着荷塘伸出了两座飞檐翘角的楼台,楼台之间用走廊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外阳台。楼上楼下都是厅堂样式,雕花的窗门显得十分精巧,向北推门出去就是朝着荷塘的亲水平台;南面则是一个庭院,有一泓池水有一座小石桥还有一座高大的假山石。这样一个别致华丽的小院也不知道是不是为康熙特别准备的,或者只是为了纪念康熙的题词。

高庄的一半是荷塘,后花园的亭台廊庑厅堂都环水而建。这荷塘有一湾池水伸到了“逸志”楼下,水上有小石桥,桥旁有假山洞,楼上的窗户半开着,颇有“小轩窗正梳妆”的意境。过了小石桥有一座重檐的亭子,隔一条石板小桥是飞檐翘角大屋顶的“桐荫堂”面对荷塘,边上有几棵梧桐,厅外有茶座;在荷塘的北端,有一座简朴的亭桥,如果在春雨霏霏或者秋雨绵绵的日子里,站在桥上看着烟雨中的池塘微起涟漪,远山青黛衬托着竹窗逸志,若还能把酒临风吟诗颂文,则乐在其中矣。

目的地概况

门票信息

单买高庄门票5元,若已购买西溪湿地公园门票80元,则可免费入内参观。

交通

公交:乘J13路、193路、136路、356路、382路、310路、381路、853路至西溪湿地高庄站。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湿地公园南门

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

小贴士

1. 高庄,原名西溪山庄。它是清初显宦、康熙宠臣、杭州才子高士奇的府第。
2. 园内景观古洁幽邃,雕栏玉砌;四周环水,舟路皆通;植被多样,视野宽广;人称是江南诸园的典范之作、杭州园林的名品之一,足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庄内主要景点有:“竹窗”、(书法家张照的)“竺西草堂”和“蕉园(女子)诗社”等,反映了西溪历史中特有的官宦事迹、隐逸文化和明清时期女子艺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