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

全部景区
进入导游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该寺是唐代首先到岛上开发的陈氏族人所建,五代时,称泗洲院,宋初叫无尽岩,后该名叫普照寺. 普照院,元代至正年被毁,明洪武时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统一台湾的施琅将军重建。因与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同观音菩萨,又地处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是目前国内僧人较多的寺庙。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呈中轴线递次向上,主体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向左右对称展开,依次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二侧依次升高的庑廊,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雄伟壮观。南普陀寺原为"临济宗"一派世袭主持,1924年起,该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拨贤者为方丈。自那时到至今已选任了11任方丈。

1924 年,改地方寺院为十方丛林。第二年就寺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 高僧频临弘法,十方佛子竞来求经。称盛一时,驰名中外。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壁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明万历《泉州府志》云:“普照院,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岛中五峰山。五代僧清浩建。洪武乙丑(抄者按:即洪武十八年,1385)僧觉光重建。”清乾隆《泉州府志》云:“普照院,在厦门海岛五峰中。五代僧清浩建,初名‘泗洲’。 治平间(1064—1067)改今名(按治平间为僧文翠居此,改称无尽岩,旧志均无改称普照院之说。上述改普照之说,出于何乔远《闽书》将觉光断臂和尚之称,移称文翠为断臂和尚之误。详见本志《概述》)。元至元间(1264—1294)废。明洪武间(1368—1398),僧觉光复建……”。

明代后期,寺田为豪右兼并,钱粮不足缴国课,岁入不足供香灯,至崇祯中(1628—1644),住持僧了蕴几欲弃寺而去。泉州开元寺诗僧明光来厦驻锡,与名士阮旻锡、叶名高等唱和,交往甚密,因得诸名士支持,乡绅太常寺卿林宗载将其家族所购寺产一石八斗田地归还寺院,使普照寺香灯不灭,振作中兴,殿堂初具规模。

明末清初,普照寺毁于兵乱。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聘请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此后,经历代住持僧如渊、景峰、省己、真衷、喜参等,以及兴泉永道道尹胡世铨等地方官员,多次募资新修扩建。 南普陀寺入口

光绪二十一年(1895),已建成“三殿七堂”,具备中等禅寺规模,居厦门岛上诸佛寺的首位。

民国十六年(1927),会泉首届方丈任满,自请退居,公推太虚大师继任方丈兼学院院长。当时太虚正担任中国佛教会主席职务,对推行佛教改革和改进僧伽教育极为重视。他来厦门就职后,聘请大醒、芝峰、寄尘诸法师来闽南佛学院负责教务工作。大醒诸师追随太虚多年,是太虚推行佛教改革的得力助手,对僧伽教育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来任后,将禅寺和学院作为他们推行佛教改革和改进僧伽教育的实验基地,积极开展工作,并于十七年创办《现代僧伽》杂志,以广宣传,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引起海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太虚大师蝉联两任方丈期满引退,众推常惺继任方丈。二十五年常惺任满,由性愿代方丈职务。不久,性愿应聘南渡菲律宾宏法。丈席仍由性愿虚挂。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南普陀寺一度被驻军占住。时战火日迫厦门。闽南佛学院遭日机轰炸,寺中住僧和学院师生纷纷避入内地或出国。二十七年5月厦门沦陷后,先后由觉斌、会觉住持。但此时寺院已是僧众稀落,寺宇萧条,战前的盛况已成为过眼烟云和历史陈迹。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公推广心和尚任方丈。三十七年,南普陀寺为性愿法师六十大寿举办三坛传戒大法会,来自海内外求戒的缁素佛教徒1000多人参加受戒大典。济济满堂,极一时之盛。但不久由于时局紧张,集居僧众又烟消云散,南普陀寺又复凋零。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先后拨出巨款翻修寺宇殿堂,还在寺的右侧开凿“般若池”,后山新建转逢、会泉和尚的纪念塔。寺僧通过学习国家政策,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地参加建国初的各项爱国运动,开展生产劳动以自食其力;同时将原来的佛教养正院改办为养正义务小学,免费招收附近学童入学。

1958年,厦门对佛教寺院进行合并,各寺僧众集居南普陀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寺中宗教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寺院住僧遭受猛烈冲击,纷纷离散,另谋生路。

198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南普陀寺再次发展兴盛起来。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理委员会,妙湛和尚任管委会主任兼任寺务监院。1988年又由厦门佛教协会公推为南普陀寺第八任方丈。妙湛和尚升座后,妥善安置十年流散来归的僧众,重整禅林法规,主持翻修扩建寺宇,复办闽南佛学院,使千年古刹重放光彩,迎来一派兴隆发展的新气象。

1994年12月,成立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是为中国大陆佛教寺院创办的慈善机构之首。

1995年12月,南普陀寺方丈、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妙湛老和尚圆寂,翌年8月,两序大众一致推选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为南普陀寺第九任方丈,12月,新任方丈圣辉大和尚率领监院理文法师、定恒法师前往新加坡、日本、香港开展弘法和访问活动。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启建50年来规模最大的水陆大法会。9月5日,在南普陀寺的盂兰盆法会上,圣辉大和尚发起对长江、嫩江、松花江等灾区捐献救济。1999年4月,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一行来寺参观访问,方丈圣辉大和尚热情接待。5月,圣辉大和尚参加中国佛教代表团,护送佛牙舍利至香港供众瞻仰。

2000年元月,圣辉大和尚蝉联南普陀寺第十任方丈。是年接待丹麦首相斯穆森、韩国佛教界、厄瓜多尔国民议会、罗马尼亚议长昆图斯及夫人等国家访问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政府拨款和海外佛教界缁素人士捐助巨资,对南普陀寺进行全面的翻修扩建和新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每来厦门视察,南普陀寺成为其必到之地,如李先念、赵紫阳、华国峰、刘华清、乔石、胡启立、王汉斌、王光英、倪志福、叶飞、阿沛·阿旺晋美、乃至方毅、田纪云、谷牧等副总理以上的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达30多人次。

目的地概况

门票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外山门:3:00-20:00;内山门:3:00-18:00

交通

到达与离开:乘1、15、21、45、841、959路公共汽车可直达。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季节:
四季皆可。厦门地处亚热带,属海洋性气候,总体比较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0.9℃,最低4℃;8月最热,平均气温28.2℃,最高36.4。夏季可避暑,冬季可避寒,日照时间长,太阳光充沛,所以厦门一年四季花木繁盛,旅游四季皆宜。但如果是夏秋旅游,别忘记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警报,这里是台风登陆的多发地。

南普陀素菜。
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烹调制作严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南普陀的素菜中有“彩花迎宾”、“南海金莲”、“丝雨菰云”、“香泥藏珍”、“五老如意”、“雪映银浪”、“梵宫玉笏”、“白璧青云”、“白果香卤”等等,红黄蓝绿,五彩缤纷。其中以“半月沉江”这道菜尤为有趣。

建议游玩:2-3小时

小贴士

1、南普陀寺不大,香客较多时,在寺内应注意财物安全。衣冠不整者不允许入寺。
2、南普陀寺前的放生池不允许随意投喂食物,或私自放生。
3、南普陀寺内可以领到免费的香。
4、南普陀寺内可以品尝素菜,以及厦门著名特产——南普陀素饼。
5、从五老峰下山也可以进入南普陀寺。